今年二月,川報報道了《看場演出停車太惱火》的報道。報道了成都市區的錦江劇場、嬌子音樂廳、錦城藝術宮、四川省川劇院等劇場停車難的問題。西嬋劇場和嬌子音樂廳因為周邊缺乏大型商場及綜合體,停車難問題并不容易解決。老劇場能否改造立體車庫呢?規劃只能解決以后的問題,現在的停車難問題怎么解決?針對這個問題,出了以下的幾個解決辦法,一方面是號召觀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看演出;另一方面,劇場出面和周邊商場、居民區、停車場進行溝通,將車輛向周邊分流。在每晚7點到10點之間,將劇場外的道路作為臨時占道停車場使用。錦江劇場旁還有王府井地下停車場等可以停車。錦城藝術宮、四川省川劇院周邊都有綜合商業體,可供停車分流。相對而言,西嬋劇場和嬌子音樂廳因為周邊缺乏大型商場及綜合體,停車難問題并不容易解決。成都演藝集團總助、演出管理中心發聲說:“看演出停車高峰期一般在7點至10點之間。我們也與周邊社區協商,在演出高峰期為觀眾提供停車位。”
還有不少熱心的市民也為解決停車難支招。可以多開辟馬路停車場。演出一般都是晚上,能不能把周邊的小街道開放為臨時停車場?由于很多人對周邊停車情況并不熟悉,主辦方應該多增加電子信息牌和導引標志。市民史林則對立體車庫頗為推崇:劇場大都在市中心,地盤很金貴,立體車庫可以在有限空間提供更多車位。史林建議,老劇場可以在演出淡季考慮停車場改造,把一層車庫變成立體車庫。而2015年省文化廳專門對全省演藝場所進行了調查,發現停車難與演出高峰期堵車等問題比較突出。
同樣,很多的老小區停車難未得到根本解決。“圈地運動”在成都福寧路8號小區上演:居民在公共綠地上鋪水泥、劃線、安裝阻車器、標注車牌號,力爭將其變成私家停車位…據小區治組織管委會負責人許君偉介紹,該小區建于1999年,在規劃之初并沒有規劃停車位,所以小區一直存在停車難。
同樣的難題也發生在蓮花新一區小區。該小區規劃80多個車位,但需要停放400輛車,業主抱怨,“單元門口、消防通道都是車,有些過道里甚至停三排車。”
而在武侯大道一椽坊小區,居民同樣為停車問題焦頭爛額。一椽坊小區建成于2000年,總共189戶人,只有一個不到30個車位的地上車庫。小區內時常上演搶車位“大戰”,有的車主只好把車停在消防通道上。如今,老小區停車難尚未得到根本解決,同樣的問題又在新小區轟烈上演。
新小區車位不夠用亂停嚴重
在錦江區一小區外,亂停放現象嚴重。該小區物業品質部負責人稱,小區1、2期共有業主6000多戶,停車位僅3000多個。“有時候晚上回家晚了,車位就有點緊張,有次我就是停在路邊的。”一位小區業主認為,車位不夠用是許多人選擇亂停車的主要原因。
亂停亂放現象也同樣發生在成都的另一個小區。小區居民表示,他們每天早上要比原來計劃提前半小時起床,原因是從地下車庫將車開出大門,至少要排隊半小時以上。除此之外,車輛還將消防通道堵塞,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。
成龍大道牡丹街附近一小區車位緊張,外面的牡丹街上都是亂停亂放的車輛,甚至綠化帶中間的道路也經常被汽車侵占。一百多米長,10米多寬的道路兩旁均停滿車輛,剩下的車道更窄處僅容一輛車通過。給途經車輛和行人造成很大不便。市民稱,如果在周末晚上,車輛更多能達到100多輛。由于該路段車輛實在太多,車輛被刮壞的現象時有發生,甚至發生撬車盜竊的事件。
家住中海名城的業主張先生也在面臨著停車難,“每天都要回家搶車位,晚了只能在路邊上找地方停,甚至有時候停車的地方距離小區一二十分鐘路程。”由于車位太緊張,成都許多小區的業主夜晚只能把車停在路邊,其中不乏奔馳、寶馬、路虎等豪車。
未來市場是巨大的,但對產品的需求,將會向兩個極端發展:一個極端就是價格的極端,市場大量需要低價格的機械停車設備,它只要能夠達到增加停車位的目的,能夠保證更基本的使用性能,以價格優勢占領市場,這一部分的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70%-80%;另一個極端就是技術與性能的極端,要求停車設備具有優越的使用性能、方便的操作方式、快捷的存取速度。通過國內外機械停車設備使用經驗的總結,可以發現人們在利用機械停車設備存取車時,首先追求的是存取車速度、等待時間以及方便程度。